火葬是台灣最常見的下葬方式,火葬習俗由來已久。在華夏文化裡,除了少數民族,如羌、氐族等自始即行火葬外,在漢人或儒家文化裡,並不認同火葬。但是,由於受到佛教的火葬觀念,及遼、西夏、金等契丹、女真、黨項等民族的火葬習俗影響,火葬在宋、元時代的民間相當盛行。到明、清兩朝,政府嚴令禁止,火葬因而收斂,但餘風影響,直至現代。臺灣火化進塔的喪葬儀節於出殯發引前,幾乎與土葬相同。從初終之禮、豎靈奉飯、報白訃告、居喪成服,至擇日入殮、做七法事,迄告別式奠禮等各項喪葬儀節。台南殯儀館火葬要擇定火化、晉塔時間,還要選妥火化後,骨灰的安厝場所。台南殯儀館火化進塔儀式,是在出殯發引後,棺柩隨即運到火化場火化,於當天或翌日領取骨灰,並以骨灰罈裝封後,安奉在納骨塔內,安葬儀式即告完成。一般而言,火化進塔比較不拘泥於傳統喪葬儀節,做法較為簡約。近年來更行「清淨靈」,於遺體火化後,即行「除服」,返家洗淨、安靈後,喪事大致完成。火化進塔的花費較土葬節省許多。火化後的骨灰,目前大部分都存放在公私立納骨塔內。也有極少部分再埋藏入土,築墳造墓。